网站首页 > 挪威攻略> 文章内容

股价暴涨9倍后腰斩!这家氢能源吹个牛逼就割了华尔街的韭菜

※发布时间:2020-12-14 21:33:5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很多财经上,说得多了就成了共识,每个关于电动车的股票讨论区与文章的评论区总会反复出现这句话。

  这句话本身不好说是对是错,因为槽点实在太多,无从吐起。社长决定就拿这个收割了华尔街资本的公司为例来说说氢燃料电池汽车。

  这个公司叫尼古拉,跟特斯拉合起来就是电磁学大神尼古拉·特斯拉的全名,他们的主营业务是氢能源电池卡车。

  他们的股价也在短短一个月内从10美金飙涨到93美金。完成了对华尔街投资人的收割后,股价马上腰斩,目前看来跌势怕是短时间内止不住。

  他们告诉华尔街,氢燃料电池卡车能解决纯电卡车补能速度的问题,同时可以采用纯租赁的方式租给运营商来获取收入,而且收益稳定、长期。

  而社长今天就是想帮它把这个故事讲完,拨开重重,给大家还原一个真真正正的氢能源车的行业图景。

  能让华尔街那群人精相信的故事显然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尼古拉说的全部都是事实。不过他们显然隐瞒了这些事实成立所必须的前提。

  比起燃油机,电机一开始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加之效率的提升,都使得它更适合用来拉货。所以电驱动卡车一直是近些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比如特斯拉皮卡就轻松战胜了4.7L大F150。

  所以后来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方法:将几块氢燃料电池组链接到一组锂电池上,给锂电池充电,然后由锂电池带动电机进行动力输出。

  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尼古拉”,说他们的续航能做到500-750英里(800-1200公里),并且可以快速补能。

  在10-15分钟的时间内加满氢,优势十分明显。所以尼古拉公司提出的制造氢燃料卡车的技术线一听就充满力。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尼古拉也是凭借这点打动了投资人使得股价飞涨。而埋藏在诱人的股价之后的争议和坑,却多到你无法想象。

  氢燃料电池的扛把子是丰田,他们从1968年就开始搞这个技术。目前市面上最成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出自丰田——就是社长介绍过的丰田Mirai。

  马斯克曾经怒喷氢燃料电池“蠢得令人难以置信”,他认为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而氢燃料电池就是“一堆垃圾”。

  这听起来狠狠地打了丰田的脸,但搞笑的来了——丰田Mirai的首席工程师Yoshikazu Tanaka接受透社采访时表示“马斯克是对的,直接给车充电更好”。

  田中君(Yoshikazu)你这是要啊!你搞出来了一个续航900公里的车,正是要给全世界氢能源产业打气的时候,结果来这一手反向操作,你让丰田打造的“全球氢燃料电池龙头”的牌子往哪搁?

  面对这番言论,丰田董事长内山田武只好往回找补了一句“我们不会放弃氢燃料电池这条技术线”,显得尤为意味深长。

  这背后的潜在问题是:既然氢燃料电池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从特斯拉丰田,都没有显示出信心呢?这就是氢燃料电池埋下的大坑。

  首先,虽然氢的能量密度确实很高,但它本身的物理密度是最低的。哪怕到70MPa它的等体积能量密度都不如汽油。

  这就导致了氢气的罐装、运输、加氢设备以及氢燃料电池本身对于生产工艺的精度要求达到了一个很的程度。使用时也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出类似这样的事故:

  如果说小心操作、提高安全标准或许能规避类似氢燃料爆炸的问题,但成本问题是依靠设计和操作解决不了的。

  也就是我们一开篇说的,在纯电车的基础上加几块燃料电池。但事实上,由于氢气为电能发生的条件比较严苛,对于温度、电压、气压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实际上这个原理图的完全体展开是这样的:

  复杂到让社长都觉得头大。这些多出来的设备有负责稳定电力输出的稳压器、负责回收未完全利用氢气的收集器、负责温度控制的热管理设备,还有一堆负责运送气体的气泵。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一大堆管、电与控制器。

  拿上汽大通的V80车型来说,纯电版售价28.75万元,而燃料电池版本则高达130万元,足足贵出100万!这还没算复杂系统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和维修保养成本的上升。

  另外,氢气本身也不便宜。我国目前氢气价格在40-60元/公斤,而目前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百公里耗氢大概是3.4公斤。也就是说,百公里燃料成本在150-200元之间,远高于传统的燃油费用。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氢燃料电池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毕竟制氢要耗电,后续还要给锂电池充电,这里面的一步步操作,本身就有个能量率的问题。

  所以冷静下,你就会开始思考,既然都要用电制成易燃易爆炸又难运输还存在能量损耗的氢,那为啥不直接输电?

  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尼古拉车辆的内部结构如何,他们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产品本身。

  尼古拉一共有三款卡车,分别命名为Nicola One/Two/Tre。其中前两款外形和动力、续航等性能参数相差无几,几乎可以视为同一款车。

  而外形方面One/Two跟特斯拉的SemiTruck基本一致(为此尼古拉还曾经状告特斯拉外观侵权,索赔20亿美金),内饰则采用了刚开始在重卡上流行起来的大屏控制。

  目前在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实现了自动车道保持与自动刹车功能——差不多是L2级别,而且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乏善可陈。

  最神奇的是他们的销售模式——只租不卖。尼古拉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份7年或70万英里的租约,用户只要按年或者按里程付钱即可。这点显然很有力,用户资金不用沉淀在买车上,可以在运营时边盈利边付款。

  这个政策一出,马上令尼古拉公司拿到了14000辆的订单。其中最积极的客户是百威啤酒的母公司。他们在全美有6个工厂,12条相对固定的送货线,生意稳定,正适合这样的租赁模式。

  首先提到过,尼古拉是走的“以租代售”模式,这个模式成立的前提是租金等于或者略低于现有燃油车的使用成本。

  所以他们经过试算,发现目前美国燃油重卡的使用成本大概是0.97美金/英里,而他们的租金可以定在0.95美金/英里,略低于目前燃油车的标准。

  首先他们给了一个成本试算表,里面显示一辆卡车成本是188174美金——跟顶尖燃油重卡相比,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

  提到过,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常高的,大致相当于一辆纯电重卡加上一堆复杂的设备,上汽大通V80那样的小型货车设备都值100万人民币,相比特斯拉纯电Semi Truck18万的售价,他们显然认为多出来的那堆设备只需不到一万美金。

  他们把氢气成本计算为2.37美元/公斤,这就比较过分了。美国氢气价格跟我国差不多,大概是10美元/公斤左右。另外,这仅仅是出厂价,氢气的物流、仓储、分装都是高性工作,这些成本也不可忽视。

  同时,用于氢气生产的电耗也是相对固定的。根据彭博社的推算,制氢用电必须低于0.02-0.03美金。氢气的燃料成本才会与柴油持平。而尼古拉所在的,工业电价是0.065美金,足足超标三倍。

  尼古拉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将采用风能、潮汐能等0无污染也几乎不需要成本的能源来制氢。因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环保能源最大的缺点是不稳定但制氢这事对能量供应的稳定性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这种说法倒是解释得通。

  不过,他们的制氢工厂还一根毛都没见到……达到这个目标预计还需要最少5年的时间。不过不要紧——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PPT造车。贾跃亭再被吐槽起码还有几个工程样车可以在街上跑,尼古拉从2018年就开始吹拉弹唱热闹非凡,到现在连研发都没有开始。

  所以关于成本,他们或许没想,更大可能是压根不知道氢燃料电池车是个什么样子,会用到什么部件。

  总之就是产品全靠嘴,数字全靠编,先把钱骗到再说。反正那群投资人压根不懂技术,只要跟他们说“氢燃料电池是终极解决方案”他们就会傻傻地相信。

  7月6日,现代集团居然在毫无风声的情况下向发出了10辆氢能源重卡——XCIE男人冬泳 打一食品NT FUEL CELL,开始了上运行。

  韩国对氢燃料电池几乎是孤注一掷。从2018年起,韩国已经为氢燃料电池补助20亿欧元,并在今年拨款9500亿韩元,将新能源的补助大幅提升了54%。

  同时要求2030年出售的韩国汽车中必须有10%必须为氢燃料汽车,2040年氢燃料电池车的产量达到300万台,达到汽车总产量的一半。

  受到疫情和经济危机双重叠加的影响,根据美国权威汽车WardsAuto数据显示,美国Class 8重卡销量在5月同比下跌62.5%,从去年同期的24424辆跌至9165辆。这个数字还是反弹的结果,今年4月美国Class 8重卡销量同比暴跌73%至4000辆,创下1996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新低。

  由于总统特朗普的连续神操作,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正越走越远。美国重卡市场前景堪忧,尼古拉本身也前途渺茫。

  硅谷一直都愿意相信吹个天大的牛逼,然后慢慢实现它的故事。从前这样的故事确实经常发生,因为在他们前面并没有竞争对手在等着,人们也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他们的牛皮吹破或者实现。

  比如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到2012年首款面向大众的车型Model S上市足足经历了9年时间。

  这件事,硅谷说了不算、华尔街说了不算、甚至美国总统说了都不算。因为氢燃料电池真正的话语权,在东亚。

  在价格的影响下,销量相当一般——2019年全球所有氢燃料电池车加一块一共9000台。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因为在目前FCV还处于试验性质的阶段就有一些人愿意关注并购买,本身就代表着成功。

  可能很多人注意到,跟前面提到的上汽大通V80相比,这几款车的价格要便宜一半左右。除了日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多年,更加成熟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工艺——纳米级催化剂喷涂技术掌握在日本手中。

  至于现代NEXO的价格,社长判断是处于赔本赚吆喝,依靠亏损插队的阶段,毕竟韩国的补贴力度堪称惊人。

  跟一切新事物一样,成本和价格的降低都有一个过程。因为日韩的进度领先于我国,所以成本比上汽大通V80低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技术成熟、大规模生产之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降价空间也会非常大。

  2015年时知豆D2的指导价居然高达15.88万元,续航210公里,所以被无情冠以“骗补车”的名号。

  除了一些概念车之外,在核心技术、配套供应链方面跟1968年开始搞的日本和1996年开始搞的韩国有一些差距。

  扶持政策也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不过从到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我们可以从去年一年中央发出的一大堆政策看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又引进外资,买办行为!”其实还真不是,因为丰田的锂电池还得依赖比亚迪呢。所以充其量算合作。)

  当汽车行业进入电气时代之后,掌握电池技术的威力就彻底出来。目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完成了对锂电池的垄断,占据全球锂电池95%的产量。

  而氢能源电池方面,日本2015年将“建设氢能国家”定为基本国策,而韩国以不胜就死的勇气进行孤注一掷的投入。中国则依靠庞大的电网和全球最强的新能源发电、输送网络做到了全球最完善的制氢基础建设。

  被美国卡住石油是东亚进击的最重要动力,而未来的新能源图景如何,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自己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于是就有官员提出“废槽改海”,也就是将原来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的粮食改用海运。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海道险远”、“损人废材”各种理由五花八门。

  这种抵抗有多?直到三百年后的清末,英国使团来中国时,依然被必须在宁波上岸,然后通过漕运坐官船抵达。然后被英国人记录下了当时沿岸民生的凋敝,成为难得的、属于帝王将相的史书中看不到的史料。

  石油高位时,美国石油开采,进一步推高油价。当全世界开始拼命发展新能源,石油价格长期看跌时,美国开始在本土大规模开采石油,能卖多少算多少。

  其实那些“百万漕工”的人,又有几个真正关心漕工们能不能吃饱穿暖呢?无非只是关心他们手里分好了的蛋糕罢了。

  LG、三星来华建电池厂。丰田下注比亚迪本田7月10日刚刚牵手宁德时代。三国在新能源领域合流之势已经初现端倪。

  吹个牛逼就能骗钱的硅谷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很的未来。不过它一定不属于完全没有石油断供危机的美国企业。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做一家且客观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尽力写出对大家有用的新闻和评论内容,如果觉得我们的东西有点意思,记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