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全国代表雷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风民俗是最鲜明的贵州印记

※发布时间:2018-8-28 7:47:4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央广网贵阳3月7日消息(记者王珩 贵州台记者王兴城)3月6号下午,十二届全国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团组日活动现场,全国代表、贵州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雷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来自施秉县巴梭苗寨的全国代表、苗族歌手雷艳一身少数民族盛装,一亮相就成了会场的焦点。当她发言时,手机里展示的调研图片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时去,他们那个地方的芦笙场是比较简陋的,就是我穿着盛装走在小上,我的双脚都踩满了泥。但是大家对民族文化的喜欢和敬仰,每年还是会举行芦笙节”。

  根据调研,雷艳代表发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正面临消失的境况,而传统古村落的消失速度更是迅速,“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黔东南,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农耕文化和乡愁,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俗和芦笙,这些“土的掉渣”的民族民间文化,其实就是最最鲜明的贵州印记。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民族民间文化正在面临消失的,在一些地方美丽的吊脚楼也正在逐渐被钢筋、水泥。走出家乡,当我换一种视角去审视它的时候,我才深切感受到它的珍贵,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很心痛。”

  为此,雷艳代表亲自投身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中。除了在期间积极发起“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她还通过自身力量,向社会筹集了100万资金修建家乡的芦笙场,“在今年我来之前,芦笙场已经开始动工了,然后现在是现场的图片,最后我们的芦笙场将会是修成这个样子,我希望大家多拍点这张照片。东哥格格”

  雷艳代表说,此刻,在远离2448公里的贵州巴梭苗寨,父老乡亲正在昼夜赶工,修建芦笙场,为3月22号即将到来的一年一度的芦笙节做准备。

  要强化有效性,着力推动基层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推广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用“互联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调动积极性,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重视发现和培养基层文化活动和带头人,建设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的基层文化队伍。

  开幕式上,习关于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四原则等,引发强烈关注。与会嘉宾认为,主旨的价值观更贴近真正的互联网,体现出思想,面对互联网的大潮,主动融入、主动互动,坦诚相待、增强互信,彰显出大国的气度和风范。

  每年,著名青年歌唱家陈思思都会带领新民歌研究室的同事们在祖国各地采风,收集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化。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