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酒店住宿> 文章内容

在纽约长岛把卧室当成方舱他度过两次新冠危机

※发布时间:2020-7-28 18:59:2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不同年龄、不同身体体质的人,治愈经历是不同的。像我年龄六十岁出头的人,熬过病毒,度过至暗时刻,不容易,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与病毒斗争的经过。”——家住纽约长岛的C君,从发烧的那一天开始隔离在卧室,把卧室当成方舱。他讲述了如何在四个星期中,度过两次新冠危机的经历。

  上班时打瞌睡,背后发凉,穿上了外套。下班回到家里,太太给我量了体温,正常。睡到晚上八点起来,又量了体温,发低烧了。太太曾经当过十年以上内科医生,她意识到我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让我马上隔离在自己卧室,里边有厕所浴室,“你吃喝拉撒都在里边了”。

  我在方舱里白天每两个小时自测一次体温,记录在本子上,观察其变化。几天来一直低烧,靠泰诺降温。见低烧不退,意识到问题严重,一大早就和太太商量一下,为保险起见还是到离家不远的急诊所(UrgentCare Center)看医生,做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八点到了诊所,人不多,九点就看到医生。他为我做了血压体温检查,结果正常。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检查是血氧,血氧96%,略低但在可接受范围。医生认真地用听诊器检查我的肺部,无罗音,不用照X光片。!医生说,发烧时就吃泰诺,不需其他药,感到呼吸困难就到医院。医生从鼻腔取样,要做检测新冠病毒核酸,结果要等七八天。听了之后心里嘀嘀咕咕,发慌发毛。七八天意味着医治的窗口期会错过!只好耐心地等待了,带着无奈的心情回家。

  我不能这样被动地等待检测结果,于是联系了多年的好友陈治年医生。他是个经验丰富,医术精湛,体察病人细微的好医生。他热心慈善事业,正全力投入一场为期四周的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五百多人做新冠检测和的义务活动。他的诊所在布鲁克林,离我住家比较远,所以不是我的家庭医生。这次,家庭医生不在纽约,换了个替代医生,替代医生给我开阿奇霉素和羟氯喹。我知道陈医生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便换他做自己的医生。陈医生通过远程诊断,让我服用超大量的维生素C、D、E和辅酶Q10。他认为这些都是抗氧化剂,能帮助集体清理基,降低细胞因子风暴。

  朋友W得知我可能得了新冠肺炎,需要测定血氧饱和度,当晚大半夜从很远赶来,及时送来了测氧仪。W和先生Z为对应疫情,早早准备了测氧仪,当知道我需要时,立即送给我用。这让我心里无比激动,在无限恐惧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因为有测氧仪,我才能知道肺部什么时候出问题。也因为有了测氧仪,我才能随时监测病情的变化,有底气下来,不到万不得已不上医院。

  急诊所的医生打来电话,我是新冠病毒阳性。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中,所以听到后没有激烈的反应。

  以急诊所医生的标准,血氧降到92%以下要上医院。以陈医生的标准,血氧降到90%以下要上医院。我到了临界点。

  不过,陈医生我不要上医院,用深呼吸的方法提高血氧。深呼吸半小时到一小时后,血氧保持在90%以上。他还,45度斜躺(半坐姿)着睡觉。看到我没退烧,他给我加了消炎药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吃了五天疗程的阿奇霉素和羟氯喹后,病情没改善,也没变得太严重,依然用泰诺和吲哚美辛把体温压在低烧的范围。希望就这样拖下去,把病毒慢慢拖垮。但没想到病情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吃饭没味道,不想吃。晚上十点左右,体温升到近39度。太太说超过38.5度这是高烧了。开始觉得难受,气短,上气不接下气。血氧降到90%以下。太太觉得这就是摧毁肺部导亡的细胞因子风暴到来了。我们非常紧张,做好去医院的准备。

  打电话和陈医生联系。他让我先做深呼吸,把血氧提升上来就不用去医院。深呼吸后,血氧升到93%。晚上按照陈医生的指导,斜躺着睡觉。

  我不想去医院!那是交叉感染的地方,而且经常半天没人管,护理不及时,本来不会死的会给整死的。陈医生说,如果去医院就要准备上呼吸机。一听说要插管上呼吸机,我就开始担心了。因为据说80%以上插管病人都去了。

  睡到半夜一点左右,觉得有压身。想喊,嘴巴发不出声来,想动,手脚不听。小时候传说中令人害怕的鬼上身,大概就是这样吧。无形的力量一直压着,后来才慢慢消失,人也过来。鬼上身是不可能的,是生病引起幻像吧?

  我原来有高血压,用药维持在80/120的正常范围。晚饭后血压突然飙升到110/158。血氧严重下降,降到87%,心跳加快,头闷胀。拿出以前医生开给备用的服用,来对抗高血压急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服用。

  太太说,血压突然显著升高,是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症候,可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逆性器官损害,危及生命。我穿好衣服,太太也帮我做准备,随时准备好出门上医院。

  再次和陈医生联系。陈医生认为,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去医院,只要没有提不上气,血氧能上升到90%以上就不必去医院。我像昨天一样做深呼吸,又把血氧提升到90%以上,避免去医院。W从她的朋友处拿到两小瓶氧气,送给我用。吸氧以后,感觉好多了。可是这两瓶不大,一会儿就用完了。尽管如此,我看到了希望!只要能尽快拿到氧气!

  关于这次危机,陈医生认为原来用降压药(β受体阻断剂)不对,给我开了新的降压药,是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太太事后分析,白天为了应对血氧过低,使用了沙丁胺醇(Albuterol)喷药,对属于β受体阻断剂的降压药产生作用,使其失效,导致血压升高。

  太太开始联系人,要获得一台制氧机。她二十年前在国内做过医生,知道一些高级病房使用制氧机。后来在美国做相关工作,也给人批过制氧机。制氧机可以把空气中的氧气浓缩纯化,源源不断地输出氧气,比氧气罐、氧气瓶可靠得多。所以,她要求医生开制氧机,医生担心保险公司不会批准。她也网购氧气罐,只是几天后才会送到,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联系的过程中,她找到医疗器材代理人杰夫。杰夫说可以帮我们弄到制氧机,并且由他自己去找保险公司办手续!果然,杰夫不知运用了什么,使得保险公司迅速批准,长岛一家医疗用品商店在下午三点把制氧机递到我家。

  一根管子从制氧机伸出,插入鼻孔,情况立即好转。据说一台制氧机价值1500-2000美元,价格不菲,但相对于把人送去急救室,费用还是节省了不少。保险公司这样做非常明智,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给它自己省了不少钱。

  自从发烧以来,十几天过去了,低烧不退,我以为病情就这样了,从没想到会突然出现危机。两天前开始出现的紧急情况,让我感觉到生命受到,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总统几天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纽约在接下来的几天会很。我们有亲身的体会,这两天我们真!不过,以后是拐点,希望氧气机是我的拐点。

  弟妹送饭来,吃了觉得味道比前几天好,都吃完了。从这一天后,她每天都送来中饭和晚饭,早餐由太太准备,是牛奶、鸡蛋、水果。

  后来看到微信视频里的医生说,从发烧开始的十天内是关键时期,人体和病毒在较劲,如果能扛过这段时间,机体制造出抗体,就能击败病毒;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营养,多吃蛋白,蛋白是制造抗体的原料;排骨吃不了就喝牛奶,吃鸡蛋,鸡蛋容易吸收,可以每天吃四个。看来,太太和弟妹给我准备的三餐,正是医生所的。我的身体也开始慢慢的恢复。

  朋友W我唱歌,提高肺活量。W是女高音,准专业水平,经常上台演唱。原来唱歌竟有这等好处。于是,我唱起了草原的歌,唱王菲唱的《传奇》。刚开始唱时,自己觉得有轰轰的声音,不好听,后来越唱越顺了。

  这几天来,太太的,做她从电视上学来的深呼吸,屏气20秒,然后放气,每天十次。此外,做扩胸运动。效果不错。

  根据陈医生总结,采取了三种方案,可能对我特别有效。第一是早期服用超大量维生素C、D、E和辅酶Q10,因为它们是抗氧化剂,能清除基,而基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主要因素。第二是把降压药从β受体阻断剂改成钙离子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会引起支气管痉挛,此外,其药效还受到沙丁胺醇喷药抵消,导致失去降压作用。这些药因为不是同一个医生开的,危机之中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出现高血压危象。陈医生发现后及时纠正过来。第三,使用氧气,提升血氧,避免去医院。

  陈医生认为,他没有让我上医院,有四个原因。一是我太太曾经是医生;二是我本人一直,及时报告病情,他一直密切监看,医患关系良好;三是我原本没有抽烟,没有肺病;四是我有制氧机,有自己的方舱,医院的设备无非如此。他并非一味不让病人去医院,而是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来支持胆量。

  这一场病,使我体重下降不止十斤。但是,自从十几天前发生紧急情况以来,我的病情一直保持稳定,并逐渐改善。我一直在用制氧机,晚上睡觉时鼻孔插着管子。太太认为,晚上时间长,如果出现意外恐怕来不及,所以让我一直插管子供氧。使用制氧机可以把血氧提升四五个百分点,从90%一下提升到90%以上,现在维持在95%以上,甚至达到98%的正常水平。

  我在方舱里隔离四星期了,至今没有离开过一步。离开方舱,要么是好事,我康复了,不必隔离了,要么是坏事,我必须上医院急救室了。没离开我的方舱,梦见洗头掉头发没有什么不好,说明我的病情一直可控。这一天,我可以不用制氧机了。

  我的方舱设备齐全,有制氧机、测氧仪、温度计、血压计、各种药和维生素,以及放食物的桌子。还有电热炉,症状开始时我自己烧热水,用蒸汽熏鼻子和喉咙,据说有利于杀病毒。方舱以外有太太,她是我的全职护理,除了处理对外联络外,每天穿着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给我把三餐饭菜端进来,放到饭桌上。在最危急的时刻,太太顾不得隔离,进来帮我安装仪器,近距离接触。在紧张和匆忙的氛围内,可能防护做得不那么到位。她似乎有些症状了。远程有陈医生,密切和我们保持联系,随时指导。医院里该有的软件和硬件,我的方舱里都有了。

  早上打开窗户,让春天的气息进来,让阳光洒在身上。我在这个方舱里,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逐渐恢复健康。经历危机后,对人生有了全新的看法。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健康就行。

  “如果今日纽约能够昂首挺过,那么明日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战胜病魔。”看到太太在微信朋友圈写了这句话。

  ★以上文字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作者简介】蔡维忠,理科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新药研发专家,现为美国《侨报》专栏作家,散文作品发表于《当代》《散文》《日报》《读者》等报刊,著有对联艺术专著《动人两行字》和随笔集《美国故事》。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