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

※发布时间:2018-11-9 2:58:0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张静初奉子成婚

  习总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思考,指明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二者共赢发展的根本出,可以说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枢纽

  习生态文明思想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未来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生态文明思想精深、内容丰富,着眼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现状的思考。其中,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些思考集中体现在习总在不同阶段提出的“两条鱼”重要论述、“两座山”重要论述、“两只鸟”重要论述中。

  在习总看来,生态环境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从历史进程来看,生态环境问题是近代工业以来的产物,当前世界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导致的。因此,经济发展是原因和本质,生态环境问题是结果和现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体现了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2013年习总在海南省考察工作时提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也不应是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在发展中、在中发展。

  经济发展不应竭泽而渔。这就是说,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底线,人类产业活动要在这个承载力之内而不是在这个承载力之外来进行。为什么要这个底线?这是因为“生态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而经济发展冲动是无限的,“有限”无法支持“无限”,只有性的发展才可以持续性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就我国发展现实情况来说,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起步较晚,过去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空间又相对较大,为了实现“后发赶超”,放开手脚大发展、大开发,不太注重资源节约、环境成本。但是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总量,一些地方的生态资源环境能力也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再也无法维持高速度、粗放型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走可持续发展道,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的代际公平,不能后代人发展的。

  生态环境不应缘木求鱼。这就是说,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搞生态环境,后者也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的。没有经济发展作支持,生态环境既没有资金基础也没有技术支持。这也就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为什么呈现出“倒U型”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开始逐渐变得严重,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开始逐渐改善。因此,习总强调的生态环境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唯环保主义”“唯生态主义”那样消极的、被动的。后者在本质上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消极地对立起来,只是被动地对经济发展的后果进行修修补补,这只不过是“唯P主义”消极的,而不是对其真正克服和实质超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习总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指出。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工不富”思想观念很流行。一些地区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消极地对立起来,把生态环境当作累赘和包袱,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甚至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通过生态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一时发展。再到后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开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但往往还是无法很好地将二者统一起来,结果还是顾此失彼、陷入矛盾,还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当作“两件事”“两张皮”。

  然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本质上、内在上并不是矛盾的而是高度统一的。而且,从内在上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优势可以为经济优势,自然价值可以为经济价值,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05年,习在担任浙江省委期间去安吉县视察时,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他在多个场合又多次论述了这个理论。除此之外,他还针对不同地区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地区,提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其实,这里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是个抽象的说法,实际是指具有一定自然特点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这里的“金山银山”是指经济价值、“真金白银”。

  认为,任何事物的都是有条件的,绿水青山不一定自然而然就是金山银山。那么,绿水青山为什么“就是”金山银山呢?或者说,绿水青山怎么“变成”“”为金山银山呢?这里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途径或方法。就间接途径来说,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这实际上指出了某一地区自然资本越多、绿色银行账号越大,其社会吸引力、美誉度就越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系数就越高,经济发展的本底潜力就越大,发展前景就越。

  就直接途径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用来发展“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从“绿”掘金,善于做山水资源文章,发挥自己的比较生态优势,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确定本地区主体开发方式、开发内容。实际上,做好“两山”课题,关键在人,关键在思。只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水青山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比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实现其经济价值。习总指出,要通过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既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从经济发展入手,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正如习总在十八届中央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

  其实,习在担任浙江省委时就指出,要在资源节约的前提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被动的,任由资源环境约束下‘鸟去笼空’;一个是主动的,借机推进‘腾笼换鸟’,努力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习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文中进一步阐述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真正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

  2014年,习总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同样提出了这个命题。习总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8个字。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儿。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习总用“两只鸟”理论形象地指出,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推动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鸟去笼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体现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理论。在“笼”与“鸟”这个矛盾中,“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笼”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涅槃的“俊鸟”—“凤凰”,就是以创新、绿色、循环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动能,它可以使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得以重建,生态环境也得以焕发勃勃生机。

  为此,习总强调,“下决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因此,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是由要素投入、投资规模驱动转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的重点,是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动能,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这是因为,绿色经济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主要体现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美丽经济”等实践中。循环经济是物质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能源流的绿色经济,“美丽经济”是“生态产业”或“绿色产业”。因此,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

  当前,全球正在掀起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两大特点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也即“第三次工业”。这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环境同步的传统发展模式,出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污染累积的“脱钩”进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为应对这个大趋势,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布局以绿色和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结构,突出能源利用转型和生产方式转变。我国也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前瞻性地大力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后发赶超。

  习总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思考,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梳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也指明了未来如何善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二者共赢发展的根本出,可以说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枢纽。

  习总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体现了强调关于既要重视矛盾的对立方面也要注重矛盾的统一方面,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创造条件做的思想。这些辩证思想既对指导当前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又富于深刻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