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地理学:“两头正往一起走”

※发布时间:2018-11-25 1:46:2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融经济学和地理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它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在经济学中,它则类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区域经济学。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之间差距较大。30多年来,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凝结了一些地方经验,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提出,这需要我们在学术层面进行理论提升,提炼出我国空间配置的基本规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体系。“这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在传统研究中,空间差异主要是地理学学者关注和描述的对象。由于技术、方法上不能突破,经济学一直无法把空间差异纳入到研究领域中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虎森介绍说,经济学不研究空间问题,并不是歧视空间。因为主流经济学主要以新古典框架为主,它基本的假设为: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在这一框架中,如果纳入空间问题就“无解”,即使有解也是“0解”。所以,长期以来空间问题一直不在主流经济学研究范畴之中。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对经济现象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他提出空间经济模型,成功将空间问题纳入经济学研究范畴,从此,空间经济学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框架。自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后,经济地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期,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空间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作权表示,该文章把创新、创新扩散,土地,知识溢出等连续的空间结合到了一个模型中。他解释道,实现创新的地方,往往是知识溢出更丰富的地方、要素更聚集的地方、生产力更高的地方。也就是说,影响经济集聚的还有创新、知识等附着在空间上的其他因素。

  “原来的空间是一个点或者两个点。现在,发展转型的模型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增长的模型,而且把创新、产业集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等多点纳入进去了,更是一个综合的模型。”赵作权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所在。

  虽然地理学、经济学的学者都研究经济地理,但二者还存在一定区别。李国平介绍说,二者研究对象可能一致,但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有很大差异。

  在研究对象上,安虎森介绍说,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更多地偏重于自然所决定的差异性研究。经济学的经济地理学,则偏重于解释空间活动出现在一个地方而不是另一个地方背后的机理。

  在研究方法上,两者各自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表示,地理学家研究经济地理学的方法为地图法,即直观可视化地描述空间,甚至是三维可动的。但这一方法缺少对地方经济地理形成的内部机制研究。因而,“如何把个体的差异性上升为一般性的规律,这对从地理学出发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来说是一个挑战”。

  “从经济学出发的研究强调解释统一,也就是说,一个地方不管大到太平洋601099股吧)还是小到,都用一套机制来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表示,由于实际中不同尺度的空间的作用机理不完全一致,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此外,在模型中,空间通常被抽象成为一个个的点。这具有学术价值,但通常缺乏应用价值。他举例说,研究时,将抽象为一个点,那如何研究内部系统就有问题。这种情况突出了地理学家描述传统的重要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济学家的模型也许很完美,但现实中不实用;另一方面,地理学家太重视具体的描述,没有上升到政策、规律的层面,无法具体地指导实践。赵作权就此表示,经济学者和地理学者各有所长,经济学家建模型非常专长;而对空间理解的丰富性,则掌握在擅长地理统计、空间分析的地理学家手中。因此,二者的交叉研究非常必要。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走过了比较独特的道。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不多。中国人民大学率先于1950年成立了经济地理研究室,主要侧重于经济学角度的研究,其任务是为全国高校培养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教师。孙久文介绍说,20世纪50年代教研室招了好几批研究生班。这批后来成为很多高校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带头人。

  1976年后,我国一些主要高校的经济地理学教学逐渐薄弱。特别是一些财经院校,很多都不再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为数不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学者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交流学术。经过酝酿,1983年,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成立,挂靠在原来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研究室。从经济地理研究会的发展可以看出,经济学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因其更具包容性而生命力旺盛。而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也开始突破自己的局限,借鉴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会员较少。之后,学会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至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城乡发展、生态文明等,研究人员也逐年增多。

  全面深化的历史实践,正在更加深入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李国平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研究经济地理开始强调经济现象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并运用经济学的一些量化模型。同时,经济学家寻求对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的解释的时候,也更加放开最基本的假设,更加接近实际。总体上,两个学科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呈现“两头正往一起走”的趋势。

  “仅有经济学家的模型肯定是不行的,地理学家没有模型也是不行的。所以,现在开始强调半模型化,即两者都要兼顾。”李国平认为,这种两个学科的新的融合,今后可能促进彼此取长补短。

  张可云说,地理学家偏重于技术、自然方面的微观实体规划。经济学家偏重于战略、宏观的规划,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李国平表示,泡枣儿未来最重要的是,各自依托自己的强项,使用或者借鉴对方领域里的一些知识、方法手段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各地为了促进当地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发展战略。安虎森认为,解释差距背后的机理,对于如何缩小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常重要的。这些亟须我们对经济现象背后的基本机理进行深度研究。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