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条新闻下面的留言,大家对这个北欧国家还是有点陌生,不少人问国王是不是来卖三文鱼的。其实如果不是前些日子挪威的邻居“作妖”,国内也不会把焦点投向这里。不过既然大家对挪威三文鱼这么感兴趣,倒不如说一说。
这是今年6月挪威发行的“咸鱼”纸钞,200面额上印着一条看起来很“丧”的“咸鱼”,被网友们戏称“失去了梦想”。其实,这条“咸鱼”在商品名录中被称作“挪威北极鳕鱼”,主要产自巴伦支海,是挪威海产局为了强调产地和,专门给本国出产的大西洋鳕鱼统一命名。
仔细翻看挪威克朗新版五种面额纸钞,“海洋”无疑是核心主题,足以展示北欧海上强国挪威对海洋格外钟情。
2014年10月7日,挪威中央银行发布了2017版最新款纸币的设计方案,主题是“海洋”。新版钞票逐步取代原来50、100、200、500和1000五种面值旧钞。“咸鱼”翻身成为200面额新钞正面主图案,挪威央行还专门拍摄了一段宣传片,科普了挪威从维京时代开始,渔夫们就开始成规模的驾着维京长船捕捞大西洋鳕鱼的故事。
新版挪威克朗100面额正面印刷的维京长船,是挪威目前下来的最大的一艘。玩过游戏《帝国时代》想必注意过,选择玩家角色时,还可以扮演一把北欧维京人,在大海上开疆拓土。
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作为传统航运大国的挪威,大海是推动挪威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挪威历史轨迹与国家身份认同中的一个关键元素。
挪威人口约529万,面积约两倍于广东省,经济总量同上海相当,绵延2.8万公里的海岸线(包括峡湾和海湾),远超过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从维京时代至今,海洋在挪威经济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70%的出口总额都与海洋产业相关,海洋渔业捕捞和海产品出口是重中之重。
2017年挪威总计出口了100万吨三文鱼,价值647亿挪威克朗(约合547亿人民币),是挪威有史以来三文鱼出口的最高值。
2016年底中国和挪威关系好转,次年两国签署的三文鱼议定书协议。利好消息刺激了挪威对中国三文鱼出口的快速增长。2018上半年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量快速上升,出口量从2017年上半年的1088吨猛增到2018年上半年的7054吨,出口额达4.43亿挪威克朗(约合3.66亿人民币)。此前挪威出口商经由越南转口中国的三文鱼,如今可以更加畅通地出口中国市场。
据挪威海产局统计,2017年挪威海产品对华出口18.1万吨,挪威海产对华出口量已占挪威海产品出口总量的6.88%,中国成为挪威海产品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今年7月,中国取消对挪威三文鱼的部分进口。乐观估计,今年下半年起中国进口挪威三文鱼的数量有望大幅上涨。
此次挪威国王和对华访问率领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其中一大目标就是提升挪威对中国的海产出口量。挪威海产局此前专门制定了“2025计划”,核心目标之一是巩固挪威在中国三文鱼市场的地位。
根据计划,挪威计划到2025年前提升对华海产品出口额至100亿元人民币,提升挪威三文鱼消费至15.6万吨,提升挪威北极鳕鱼消费至4万吨,提高包括大比目鱼、鲭鱼、海参斑、雪蟹、帝王蟹等在内的其他海产品品种的消费,确保海参、蓝贻贝、海参斑、北极甜虾等品种能在中国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
在挪威制定计划拓展中国海鲜市场的时候,中国制造的超级工程“海上智能渔场养鱼平台”已远销挪威。
2017年10月6日,由中国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制造的深海渔场巨无霸正式交付挪威萨尔玛集团。这座世界首座深海渔场“海洋渔场一号”,高69米,有20多层楼那么高,直径110米,重量7700吨,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养鱼平台从上到下安装了2万多个传感器,水下水上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100余个,力图将复杂的养殖过程控制变得简单和准确。这种智能化管理仅需3到7人即可操控,完成饲料收集储存、饲料投放、鱼群的清洁捕捉、死鱼的收集、鱼群、水质检测、水温检测等全部工作。
据武船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在研发、建造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比如,“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的旋转门系统,有别于其它已建、在建的养殖装备,这一新型的旋转门系统是自动化、智能化的末端“执行”装置,承载着渔网清洗、活鱼自动和捕捉、底部死鱼收集、防虱等渔场主要功能。武船集团技术负责人称,这一新型的旋转门系统的独特性和科技含量在国内海工行业内前所未有。
据悉,一个养殖季可实现养鱼150万条,出产三文鱼约8000吨,产值在一亿美元以上。此次订购养鱼平台的萨尔玛公司,是挪威海产品养殖上市公司,三文鱼养殖量占挪威市场约20%。如今,紧急迫降脱丝袜双方又签署新增5台智能化渔场项目建造协议,扩大三文鱼深海养殖和出口能力的雄心可见一斑。
在渔业养殖装备的合作以外,中国和挪威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有着不错的合作。比如挪威BRAA船厂是欧洲领先的碳纤维制造商,在全球碳纤维高速客船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2016年,广东省航运集团与挪威BRAA船厂合作,成功建造了两艘亚洲首创的高速客船“金珠湖”和“镁珠湖”,先后投入番禺、中山至市区及国际机场航线营运。经过半年左右的运营,碳纤维船舶在安全航行和节能减排的科技应用效果明显。看好国内碳纤维建造市场巨大前景的中挪双方,决定将碳纤维复合材料造船技术引入中国。
丰收的“渔获”总是格外吸引人。海洋大国挪威致力于开拓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中国如今也积极开发海洋资源。此次挪威派出一支创纪录的商业代表团,涵盖140家企业的340名代表,不仅超越2017年挪威首相索尔贝格访华时的商贸代表团规模,而且再次刷新了挪威商贸代表团的出访纪录。看样子是要在中挪合作领域再收获“大鱼”。
作者:沈诗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埃塞俄比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前中资企业海外常驻关系与商务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