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瞭望杂志:李冰奇的指画艺术

※发布时间:2019-4-27 11:27:1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属龙的属相婚配表以来,很多中国画家走出国门,学习现代绘画技法,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绘画的艺术魅力,李冰奇就是其中一位。

  2011年9月21日,在海外20年的李冰奇在以一场个人作品展览的形式宣布了自己的回归。经历了半个地球的灵魂、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苦旅,李冰奇回到故国,按下喧嚣浮世的静音键,用丰沛的生命肌理展开了他的艺术长卷。

  李冰奇出身于山东一个书香门第,一门五博士。父亲李雪岩,是收藏家,擅书画,自小对李冰奇严加、督其学画,幼时就让他熟读古文诗词和画论。后突生变故家道中落。为了生计,李冰奇一边在汽车制造厂务工,一边浸润于画艺,先后有作品入选省展和国展。1984年,年近不惑的李冰奇经同乡郭怡孮介绍,结识了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副院长许麟庐,并得到他们的赏识、力荐,进入市群众艺术馆,回归到艺术创作的队伍之中。

  1986年,李冰奇有幸到中国画研究院深造学习,随即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外画家。1987年,他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第一个个人画展,这是他画风初露的一次实力展示,次年他的第二个画展引起业内的更多关注,一些老前辈成了他的良师益友。此后,他又与吴作人、吴冠中、李苦禅等前辈一起参与了中日水墨画第四回展。随后不断举办各类展览的他,开始蜚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冰奇开始着力于指画的研究。

  “指画的最大特点在于‘拙’,要有拙趣,如果画得跟毛笔画一模一样,就失去自身的价值了。”许麟庐先生的指点让李冰奇深受教益,他开始苦苦探索笔墨技法与指画技法的异同长短。由于毛笔富有弹性,刚柔相济,而手指头不能像毛笔那样含有较多的水分,蘸的墨稍多点,一着纸就湮成一个黑疙瘩,蘸的墨汁少又拖拉不开,很难在宣纸上显出有层次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以磨掉手指数层皮的代价,李冰奇领指画的关键在于水墨的运用自如,他在原来自创的指掌墨的基础上,再创了洒墨法和洒色法,使其与泼墨、积墨、破墨等传统技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时以水引墨,有时以墨围水,达到浓淡、枯润、干湿层次丰富多变、得心应手的境界。

  “指画,画心也”。李冰奇用他的指骨链接内心与世界,打通了艺术与意识的边界。心指相通,心变指亦变。故能在指画的创作过程中指随意变、心随意动、境随意显、功随意成。李冰奇说,他在创作实践中,以心导手,以感情去促使手指掌的运动。凡指所触,皆感情所及。随着手掌的反转、偏侧、顺逆,线条也变得富于变化。作画过程中,或一指多指,线条或长或短、或粗或细都是在统一运动中,将不同力度、不同感情的变化,融于运指的快慢之中,使运指速度与感情变化产生共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冰奇的指画艺术日趋成熟,被誉为艺苑奇葩,其作品小幅盈尺,奇巧玲珑;巨幅丈二,气吞山河。他也成为中国指墨画的“高手”“大家”。

  李冰奇在自己画名最盛时,却选择抛开一切,一条前途莫测的文化苦修之旅。1991年,画风逐渐成熟的他,先是赴展览,又在1998年定居美国。在美国,李冰奇经历了喜悦、失落、茫然、、挣扎和希望。

  “文化不明白为什么梅兰竹菊会说话,黑白绘画世界如何表达不同的人生。”李冰奇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寻找内心的艺术家园,对文化的跨民族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试图反思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历史和现状,用世界的美术观点重新审视中国画的时代立场、美学思想和哲学意味,为当代中国绘画寻找新。”李冰奇说,文艺复兴时代,曾真诚学习借鉴东方艺术精华并创造了本民族文化繁荣,当代的东方也应通过这样的艺术眷顾,找回自己民族曾经被别人和的先进文化和先进艺术。

  “通过文化的飞散意识使自己走出小我的家园,直抵大世界艺术观,呈现大世界空间”是李冰奇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我一直在文化的交错中找,在大文化里找的感觉,最后我了……”他说。

  在美国的李冰奇,先后在长青艺术沙龙举办个人展览、受聘为设计学院教授,之后又界华人书画展中,以一幅《繁荣昌盛图》从16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

  不过,生活的窘迫没有打败这位的艺术探索者,反倒让他更冷静地对中文化进行思考与比较。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艺术寻求突破和超越的旅途。在他的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两种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

  他以艺承八大山人而又于外的艺术审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象征意味和寓言风格。八大艺术之妙在于通过对所画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使其“白眼向人”,以此来体现自己的孤傲愤世,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李冰奇作画同样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不同的是,他指墨间“白眼向人”的鸟雀鱼虫,多了灵动、幽默与情趣,更像是与世界拉开一定距离后,用一双充满童趣的眼睛去过滤纷杂的尘嚣。

  “造型是似驴非马,不在物象而重之内在。”这是李冰奇的心语表达。“我常以诗的反讽、借喻来延续绘画,让作品更具文学性。”情绪的起伏转换,终成艺术的表现。李冰奇说,艺术超越,让你感到的是情绪冲击,让心灵受洗。

  这种处境的荒诞与情绪的真实统一,更接近于卡夫卡式美学。19世纪末捷克德语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社会包围下孤立、的个人。其实,所谓的变形与夸张,不过是艺术家看懂了生活,然后把生活凝聚成作品而已。

  如果说艺术审美已流淌进李冰奇的血液里,那么中国的文化传统则是他骨子里天然的基因。在其指墨间删繁就简,置重若轻,点滴水墨便意蕴自显。草木花鸟与留白空间的相互呼应中,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蕴藉深厚。

  李冰奇说过,“我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是一个实践着的拓荒者,尽管一生好累,但很快活。”他定居美国,却始终自己的中国国籍,因为他“热爱中国,又尊重美国”,但“人总不能因为尊重别人而忘记母亲”。他的归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把艺术和真诚奉献给养育自己的故土家乡。

  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人生情趣与,继承传统又不囿于陈套,大胆创新,另辟天地,形成了新奇矫健、墨韵浑厚、线条苍劲、古朴高雅的画风。

  兼具梵高的热烈、狂放,八大山人的孤傲、高古,齐白石的拙朴、智慧,李冰奇在指墨淋漓间荡开一个更远的视界,那些可以透视生活本质的眼神所及,已是生命与自然的化境。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